科研速递:蒲守智教授,李志坚副教授团队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报道海水提铀的研究新进展-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研究所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 科研速递:蒲守智教授,李志坚副教授团队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报道海水提铀的研究新进展
  • 来源:  更新时间:2025-10-19 10:25:30 点击数:次 字体:【
  • 近日,有机功能分子研究所化学学科国际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Phytic acid-mediated construction of hollow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rods with dual amidoxime and phosphate functionalities for uranium adsorption” (DOI:doi.org/10.1016/j.apsusc.2025.164769) 的研究性论文。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海水铀提取领域备受关注。优化MOFs的孔道结构与多亲和位点精准接枝,是提升吸附性能的关键。该研究采用植酸(PA)介导的同步合成策略,通过空化与功能化双重手段优化H-MIL-AO@PA3的孔道结构与功能位点。植酸对MIL-AO核心层具有选择性刻蚀作用,该研究还通过调控反应时间实现结构演变的精准控制。H-MIL-AO@PA3铀吸附效率高达406.50 mg.g⁻¹。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30分钟内即可达到平衡状态(C₀=20 mg.L⁻¹)。研究为海水铀提取吸附剂的高性能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图一 H-MIL-AO@PA的构建及海水提铀过程示意图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梁楚瑶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李志坚副教授、张道彬副教授、蒲守智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05085、22465017、22263005)、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2BAB25147、20224ACB203006),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2024SSY05141)的科研支持。同时得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YC2024-X21)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susc.2025.164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