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王仁杰副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嘧啶功能化四苯乙烯衍生物(BTPE-PA),其在多刺激响应发光、三价金属离子检测及防伪领域展现出优异性能,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影响因子4.1)。
图1 .BTPE-PA的分子结构及其在水、光和酸碱作用下的照片
传统荧光材料受 “聚集诱导猝灭”(ACQ)效应限制,在固态下发光效率大幅降低。团队研发的BTPE-PA通过引入双四苯乙烯单元构建供体-π-受体(D-π-D)结构,不仅克服ACQ效应,还具备显著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实验表明,该材料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快速光学响应,且这一过程可通过碱性物质的添加完全逆转。同时,其对Cr³⁺、Al³⁺、Fe³⁺三种三价金属离子展现出高选择性识别能力,检测限低至10⁻⁷ mol/L,通Job’s plot分析证实材料与离子以1:1比例配位结合。基于材料的多刺激响应特性,团队进一步开发出多功能应用场景——制备的测试纸条可通过肉眼快速检测酸性物质及 Cr³⁺、Al³⁺、Fe³⁺,在环境监测与工业检测中具有实用价值;利用其对酸碱蒸汽的可逆响应,将BTPE-PA用于安全墨水制备,在紫外光下书写字符可随酸碱环境呈现颜色梯度变化,为高端防伪技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化学化工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雍丞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陈丽丽副教授、王仁杰副教授和蒲守智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63005, 22467011)、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2BAB203030)等项目的支持以及有机功能分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NO.2024SSY05141)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photochem.2025.11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