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应有机功能分子研究所和化学化工学院邀请,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樊保敏教授在枫林校区第一实验楼611会议室作了题为“冰片烯类化合物的几种不对称反应研究”的学术报告。我校有机所和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化学及相关专业在读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报告由有机功能分子研究所所长及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肖强教授主持。
手性化合物在药物分子、配体化合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过渡金属结合手性配体的催化体系常用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是合成手性化合物的重要方式之一。樊保敏教授自独立开展研究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冰片烯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转化方面的研究,此次报告樊保敏教授主要从这方面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其研究工作。主要内容为以过渡金属铱、铑、钯结合相关的手性配体催化不饱和炔烃这一种类丰富,廉价易得的有机合成子对苯并冰片烯类底物不对称加成、不对称环化、不对称开环以及醇、胺、水等亲核试剂对苯并冰片烯类底物的不对称开环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对相关反应条件的优化,在苯并冰片烯类底物的开环反应中加入路易斯酸成功的实现了产物的高收率以及高对映选择性的合成,同时相关的产物分子在消炎,抗癌以及免疫抑制中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樊教授向参会人员分享了很多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给了参会的老师特别是新教师们很多启发。报告结束后,樊教授就学术前沿问题和学生指导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

报告人简介:樊保敏,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手性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民委前沿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平台的主任和负责人。2001年6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6年6月,在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和兰州大学涂永强院士指导下从事手性合成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8月作为博士后加入香港理工大学陈新滋院士团队从事不对称催化方面的研究。2009年7月,加入云南民族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从事手性物质研究及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研究。迄今,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多项,主持横向项目17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50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J. Med. Chem. Green Chem. Org. Lett等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47项,其中授权专利26项,8项已实现成果转化;获省级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门。